• 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结合利用探讨
    作者:王军娜 林 和
    摘要:我国的人防建设起步较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建设水平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加强人防建设可以更好地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土地资源紧张使得我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也迫在眉睫。本文阐释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涵,并提出二者有效结合的详细措施。坚持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共同发展。

  • 水平底板索连续刚构设计关键参数研究
    作者:胡卫东
    摘要:现有连续刚构多存在跨中下挠及底板开裂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桥梁的安全性。从桥梁的构造刚度及跨中底板索径向分力角度入手,探究病害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甘肃省G341环县至车路崾岘公路新庄壕大桥主桥为(70+130+70)m连续刚构,桥梁在跨中位置采用水平底板索技术,有效解决了跨中底板开裂及下挠的问题,在确定径向力对跨中下挠的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不同跨中水平段长度模型,对比分析桥梁中跨位移及组合应力的变化特征,得到最优的中跨水平段长度设置方式。

  • 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
    作者:张吉涛
    摘要:本文的核心研究目的是探求测绘工程在现代土地管理及利用当中的应用情况,旨在通过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作 用,分别从调查前期、规划中期以及后期实地勘测角度着手论述,认为土地资源利用和测绘工程关联密切,所以有必要积 极有效地增强对此项技术的应用,进而便能够行之有效地促进土地管理及利用工作的深刻发展和建设。

  • 软土土工试验中有关问题探讨
    作者:李志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各种大型的土木建设、市政规划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进行相关的建设之前,对于土质的性质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确保工程的安全实施,针对不同的土质特点结合有效的施工手段,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 浅谈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作者:张艺远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发生变化,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对精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针对土地问题,国家实施对应的土地规划方案,便于用地有序被人们利用,其中关键性工作便是土地勘测定界。对此,本文分析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特点及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精度的提升方法,为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策略
    作者:韩金
    摘要:针对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问题,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软基处理的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借鉴。经公路路基工程实践检验,坚持高品质建设思路,对遇到的软土地基问题,围绕诱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做好严格的把控,对保障公路建设管理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根据软土地基的特点,提出精准消灭“病灶”的处理方案,指导软土地基施工作业的高质量开展与落实,保障路基工程施工效益目标的实现。

  • 特长隧道涌水突泥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
    作者:谭定祥
    摘要:我国地域广阔,有不少地区受地势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建设的隧道长度较长。就特长隧道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涌水突泥的现象,涌水突泥对隧道施工危害极大,甚至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从较为全面的角度上掌握特长隧道涌水突泥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处理技术措施,是尤为重要的。因而,本文在研究中以云南大永高速青山隧道为例,一方面对其工程及其自然特征进行概括;另一方面重点分析项目涌水突泥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技术。

  • 中小学校园规划中人性化设计策略的实践 -以肇庆鼎湖中学附属学校为例
    作者:钱文戬
    摘要:中小学生在校园中学习成长,也是性格和品行养成的重要阶段,科学合理的校园建筑规划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在学校环境的熏陶下,激发对学习和事物的兴趣,也有利提高学生的成长质量。对于校园的建设,应秉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研究学校的地域和环境条件,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基本需求出发,对校园建筑规划设计进行优化。文章结合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附属学校的设计实践,基于人性化理念,对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提出设计策略。

  • 广州市从化区某国家森林公园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作者:吴舒
    摘要:通过分析广州市从化区某国家森林公园边坡的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及其稳定性,结合边坡周边环境、公园道路的使用需求,采用“混凝土挡土墙+锚杆(索)+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梁间绿化+截排水系统”的治理方案,并通过边坡治理后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效果来确定该方案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为本地区类似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浅谈宿迁“卧龙府”住宅小区规划建筑方案创作
    作者:杨博
    摘要:借鉴国内外对住宅区规划的先进经验,充分体现现代化、智能化、景观化、生态化及高效化,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融于自然的目的。因此,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亲切感,融于城市和地方文化的全新的生活场所,将本项目建成宿迁的高品质地标性居住区成为我们设计的首要任务。

  • 1... << 1186118711881189119011911192119311941195 >> 1808
    主办单位:《城市建设》杂志社有限公司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8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00016
    期刊出版许可证:京期出证字第 1622 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69号
    《城市建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81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97/F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9313/TU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3257595   投诉举报邮箱:qzlx@zgcsjs.org.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