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更新100个大中华宜居城市指数和64个全球宜居城市指数以外,我们计划扩大现有宜居性框架至全世界200个城市,并且构建量化框架,对城市“智慧”方面的发展进行排名,也就是利用技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排名。
大中华宜居城市指数检查了大中华100个城市的宜居性条件,是亚洲竞争力研究所将宜居性研究的覆盖面从全球64个城市扩大到200个城市这一长期计划的第一步。研究重点将放在亚洲新兴城市,这200个城市包括100个大中华城市,30个东南亚城市,20个中东城市,以及50个世界其它城市作为比较基准。100个大中华城市的选择标准详见第2章第2.3节,30个东南亚城市,20个中东城市和50个世界其它城市的列表见表7.1至表7.3。上述每个地区的城市将分别排名,并进行模拟研究,探讨每个城市可以如何改善宜居性水平。
表7.1: 建议列入下一步研究的30个东南亚城市
序号 |
城市 |
经济体 |
序号 |
城市 |
经济体 |
1 |
斯里巴加湾 |
文莱 |
16 |
仰光 |
缅甸 |
2 |
金边 |
柬埔寨 |
17 |
曼德勒 |
缅甸 |
3 |
雅加达 |
印度尼西亚 |
18 |
内比都 |
缅甸 |
4 |
万隆 |
印度尼西亚 |
19 |
马尼拉 |
菲律宾 |
5 |
登巴萨(巴厘岛) |
印度尼西亚 |
20 |
巴科洛德 |
菲律宾 |
6 |
望加锡 |
印度尼西亚 |
21 |
宿务 |
菲律宾 |
7 |
棉兰 |
印度尼西亚 |
22 |
达沃市 |
菲律宾 |
8 |
巨港 |
印度尼西亚 |
23 |
伊洛伊洛市 |
菲律宾 |
9 |
泗水 |
印度尼西亚 |
24 |
新加坡 |
新加坡 |
10 |
日惹 |
印度尼西亚 |
25 |
曼谷 |
泰国 |
11 |
万象 |
老挝 |
26 |
清迈 |
泰国 |
12 |
吉隆坡 |
马来西亚 |
27 |
普吉岛 |
泰国 |
13 |
乔治市 |
马来西亚 |
28 |
河内 |
越南 |
14 |
哥打京那巴鲁 |
马来西亚 |
29 |
岘港 |
越南 |
15 |
马六甲 |
马来西亚 |
30 |
胡志明市 |
越南 |
表7.2: 建议列入下一步研究的20个中东城市
序号 |
城市 |
经济体 |
序号 |
城市 |
经济体 |
1 |
麦纳麦 |
巴林 |
11 |
多哈 |
卡塔尔 |
2 |
开罗 |
埃及 |
12 |
利雅得 |
沙特阿拉伯 |
3 |
德黑兰 |
伊朗 |
13 |
吉达 |
沙特阿拉伯 |
4 |
耶路撒冷 |
以色列 |
14 |
大马士革 |
叙利亚 |
5 |
安曼 |
约旦 |
15 |
突尼斯 |
突尼斯 |
6 |
科威特城 |
科威特 |
16 |
安卡拉 |
土耳其 |
7 |
贝鲁特 |
黎巴嫩 |
17 |
伊斯坦布尔 |
土耳其 |
8 |
的黎波里 |
利比亚 |
18 |
阿布扎比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9 |
拉巴特 |
摩洛哥 |
19 |
迪拜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10 |
马斯喀特 |
阿曼 |
20 |
萨那 |
也门 |
表7.3: 建议列入下一步研究的50个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其他亚洲城市
序号 |
城市 |
经济体 |
序号 |
城市 |
经济体 |
1 |
布宜诺斯艾利斯 |
阿根廷 |
26 |
阿姆斯特丹 |
荷兰 |
2 |
墨尔本 |
澳大利亚 |
27 |
奥克兰 |
新西兰 |
3 |
悉尼 |
澳大利亚 |
28 |
卡拉奇 |
巴基斯坦 |
4 |
圣保罗 |
巴西 |
29 |
莫斯科 |
俄罗斯 |
5 |
多伦多 |
加拿大 |
30 |
首尔 |
韩国 |
6 |
温哥华 |
加拿大 |
31 |
仁川 |
韩国 |
7 |
布拉格 |
捷克 |
32 |
马德里 |
西班牙 |
8 |
哥本哈根 |
丹麦 |
33 |
巴塞罗那 |
西班牙 |
9 |
赫尔辛基 |
芬兰 |
34 |
斯德哥尔摩 |
瑞典 |
10 |
巴黎 |
法国 |
35 |
日内瓦 |
瑞士 |
11 |
柏林 |
德国 |
36 |
苏黎世 |
瑞士 |
12 |
莱茵 - 鲁尔 |
德国 |
37 |
伦敦 |
英国 |
13 |
新德里 |
印度 |
38 |
华盛顿 |
美国 |
14 |
艾哈迈达巴德 |
印度 |
39 |
亚特兰大 |
美国 |
15 |
班加罗尔 |
印度 |
40 |
波士顿 |
美国 |
16 |
金奈 |
印度 |
41 |
芝加哥 |
美国 |
17 |
孟买 |
印度 |
42 |
达拉斯 |
美国 |
18 |
浦那 |
印度 |
43 |
休斯顿 |
美国 |
19 |
罗马 |
意大利 |
44 |
洛杉矶 |
美国 |
20 |
东京 |
日本 |
45 |
迈阿密 |
美国 |
21 |
名古屋 |
日本 |
46 |
明尼阿波利斯 |
美国 |
22 |
大阪 - 神户 |
日本 |
47 |
纽约 |
美国 |
23 |
横滨 |
日本 |
48 |
费城 |
美国 |
24 |
卢森堡 |
卢森堡 |
49 |
圣弗朗西斯科 |
美国 |
25 |
墨西哥城 |
墨西哥 |
50 |
西雅图 |
美国 |
日益普及的技术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智慧城市”的研究正在迅速获得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支持。正如在第6章中所述,亚洲的几个国家,如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已宣布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但是,目前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量框架来对智慧城市发展进行实证测量。这个框架有可能成为促进各国相互学习的一个关键平台。鉴于亚洲竞争力研究所的能力和过去的研究成果,我所将把智慧城市研究日程融入到研究所对城市宜居性和竞争力的主流定量研究当中,填补亚洲智慧和宜居城市方面的关键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