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PC
方法论
2017-07-27 10:30:20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全球宜居城市指数的框架与大中华宜居城市指数相同,其哲学灵感来源于美国前总统富兰克·D·林罗斯福的讲话(具体详见第11.4节)。宜居性框架全面反映了一个普通城市居民的多维情感。简而言之,宜居性框架是对五大类别宜居性进行的概念化。

我们假定这五大类别对总体宜居性有同等影响力,即每个类别占总体宜居性指数的20%。在上述五大类别中共有18个子类别。每个类别包含35个子类别。任一大类下的每个子类别的权重相等。表5.1表示了宜居性框架下的五大类别及其相应的子类别(采用每个子类别的基本原理,具体详见第2章第2.1节)。

5.1: 全球宜居城市指数框架下的类别与子类别

(1)

经济活力

与竞争力

(2)

环保与

可持续性

(3)

地区安全

与稳定

(4)

社会文化状况

(5)

政治管理

1. 经济绩效

2. 经济开放度

3. 基础设施

1. 污染

2. 自然资源消耗

3. 环保措施

1. 犯罪率

2. 对国家稳定的威胁

3. 社会动乱

1. 医疗保健

2. 教育

3. 住房,卫生和交通

4. 收入平等和人口结构负担

5. 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

1. 政策制定与实施

2. 政府体制

3. 透明度与责任心

4. 腐败情况


全球宜居指数使用的算法与大中华宜居城市指数一样,以标准值作为排名基础。首先计算各个指标层面的标准值,然后计算子类别的标准值,再计算五大类别的标准值,最后加总得出总体宜居性指数。用当前层级各因素的得分乘以同等权重得出下一层级得分。计算过程的一般例子已在本书前面章节中对N个城市,M个实际指标,S个子类别和C个类别的计算中阐述。读者可在第2章第2.5节中阅读方法论的详细内容。

但是,除了城市范围不同以外,全球宜居指数和大中华宜居城市指数的指标项、数据来源、数据限制和替代也不同。下面内容将详细解释全球宜居指数。

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