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数十年间,人们似乎对宜居性有了广泛的理解。在没有对宜居性准确定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宜居性可看做涵盖一个人整体生活质量和福祉的众多事项(Tan, Woo, and Aw 2014)。学者对界定宜居性的详细因素也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参考 Khoo 2012; West and Jones 2009; Vuchic 1999)。
Khoo(2012)设想一个宜居城市可实现三个结果,包括有竞争力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高质量生活。而West and Jones(2009)却宣称“宜居性的实现,需要有能提高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和管理目标和结果的各种条件”。Vuchic(1999)提供了一个城市宜居性的广泛定义,即“普遍认为应包括可提供安全条件、经济机会、福利、健康、便利性、流动性和娱乐性的家庭、邻里和都市区域这些要素”。
一系列实证研究基于各自对宜居性的定义,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城市进行过宜居性排名。我们列出以下四个与我们宜居城市研究计划最相关的研究:
a. 美世咨询公司的生活质量调查
b. 经济学人信息部的全球宜居性指数
c.《Monocle》杂志的最宜居城市指数
d.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报告
我们根据研究目的、目标受众、研究方法和宜居性的组成因素对这四个排名指数进行了回顾。
美世咨询公司在2014年开展的生活质量调查是“为了帮助跨国机构给予其驻外员工适当的报酬”(Mercer 2014)。因此,美世咨询公司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是从一小群高薪驻外员工的角度出发的。其研究主要是对该群体进行专门问卷调查,收集了10个类别下39项指标并形成排名结果。表1列出了这10个类别,包括政治和社会环境、医疗和健康考量,社会文化环境,学校与教育,经济环境,公共服务与交通,娱乐,消费品,住房以及自然环境。
在美世咨询公司的排名中,西欧、大洋洲和北美的城市排名比东欧、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城市靠前。排名前10个城市包括维也纳、苏黎世、奥克兰、慕尼黑、温哥华、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日内瓦、哥本哈根、伯尔尼和悉尼,全部来自西欧、大洋洲和北美。
经济学人信息部2014全球宜居性指数同样旨在“衡量发展水平”,以此来“确定驻外员工安置方案中配套的辛劳津贴”(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2014)。该指数是计算5个类别下30项指标后形成的,5个类别包括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以及基础设施。但是,经济学人信息部指数30项指标中的26项是主观性指标,被称为“经济学人信息部排名”或“经济学人信息部领域排名”。这表明该指数的准确性是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在每个城市指定的分析人员意见基础上进行测算的。
在经济学人信息部指数中,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墨尔本、维也纳、温哥华、多伦多、阿德莱德、卡加里、悉尼、赫尔辛基、珀斯和奥克兰。与美世咨询公司研究相同的是,西欧、大洋洲和北美洲的城市占据排名前10位。
《Monocle》杂志2014最宜居城市指数的目标受众是该杂志的读者,即富有、流动性大、对全球事务、商业、文化和设计感兴趣的人群(Monocle Magazine 2015)。与经济学人信息部研究相似,因为大多数的指标基于专家意见,《Monocle》杂志的指数也包含了大量的主观判断。该指数是从表1.1所列的11项指标中推论出来的,包括了安全/犯罪、医疗保健、气候/光照、国际互联互通性、公共交通、建筑质量、环境问题与接近大自然的程度、城市规划、商业条件、积极的政策制定及包容度。
在《Monocle》杂志的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哥本哈根、东京、墨尔本、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维也纳、苏黎世、慕尼黑、京都和福冈。
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的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报告(Ni et al. 2013)是其城市竞争力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中宜居性的概念是狭义的,其指标仅涵盖几个因素,即人力资本发展、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其他重要方面如经济发展、安全条件、社会稳定性、政府效率等并未纳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珠海、香港、海口、三亚、厦门、深圳、舟山、无锡、杭州和上海位列中国宜居城市排名的前10位。
表1.1: 宜居性研究和指数的文献综述
|
美世咨询公司的生活质量调查 |
经济学人信息部的全球宜居性指数 |
《Monocle》杂志的最宜居城市指数 |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报告 |
类别 和 指标 |
10大类别 39项指标 |
5大类别 30项指标 |
11项指标 |
13项指标 |
1. 政治和社会环境 2. 医疗与健康考量 3. 社会文化环境 4. 学校与教育 5. 经济环境 6. 公共服务与交通 7. 娱乐 8. 消费品 9. 住房 10.自然环境 |
1.稳定性 2.医疗保健 3.文化与环境 4.教育 5.基础设施 |
1.安全/犯罪 2.医疗保健 3.气候/光照 4. 国际互联互通性 5.公共交通 6.建筑质量 7. 环境问题与接近大自然的程度 8. 城市规划 9. 商业条件 10. 积极的政策制定 11.包容度 |
1.人均预期寿命 2.大专以上人口比例 3.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4.千人小学数 5.每万人刑事案件数 6.空气质量 7.温度 8.绿化覆盖率 9. 房价收入比 10.每万人餐饮购物场所数量 11.人均道路面积 12.排水管道密度 13.用水普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