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5 17:37
文/王克剑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面对生态环境的挑战,我国积极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将自然城市建设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自然城市,这一概念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建设自然城市是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关键举措。
自然城市的构建,不仅是一种城市规划理念的更新,更是一场深刻的生态文明变革。自然城市建设强调在城市建设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这一理念的实施,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生物多样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城市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筑牢自然生态屏障,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进一步强化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为自然城市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导。
同时,在自然城市建设的实践中,我国多座城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24年11月,昆明、成都、湖州、南阳、嘉兴、深圳、北京、天津、安吉、十堰、宁波、绍兴、厦门、丽水、包头、通辽、鄂尔多斯、根河、桂林、固原、梁平、贵阳、赤水、南京等20多座城市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名单。
以2022年首届入选为“自然城市”的深圳市为例,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建设大量的公园绿地、湿地保护区和生态廊道,形成了“山海城林”的自然格局。深圳的生态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展现了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北京门头沟区在今年入选“自然城市”名单。门头沟区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融入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构建以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治理,筑牢了首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另一座值得一提的城市是今年入选的贵阳。近年来,贵阳通过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不断补齐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弱项,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爽爽贵阳”的城市品牌底色更浓、成色更足,“一河清流、百山拥城、千园竞美”的山水林城格局为入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宁夏固原市曾是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但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植树造林等措施,成功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名单。固原市的实践证明,通过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
尽管各地在自然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不凡成就,但是我国自然城市建设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指导下,通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技术,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持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引导和规范城市建设;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公众则要增强环保意识,参与到自然城市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中来。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确保自然城市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然城市建设之路。(作者王克剑: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
(编辑:李晗)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网
责任编辑:马罡